22歲的小文是個愛美的女孩子,因為身材發胖,經常被別人嘲笑甚至歧視,至今還是母胎單身。她很沮喪,所以她決定減肥,并打算從控制飲食開始。
小文剛開始飲食以蔬菜和米粥為主,后來聽說主食吃太多有害健康,于是干脆連米粥也不吃了。
小文就這樣堅持了半年,體重的確減了20斤。可是,小文也覺得身體素質大不如前,總是頭暈胸悶,前幾天甚至突然暈倒在路上,送醫后被確診低血糖。
小文一臉疑惑,不是說主食吃多了會縮短壽命嗎?這主食到底吃還是不吃呢?
一、多吃主食死得快?是真的嗎?
近期,一篇于2017年發表在《柳葉刀》上的期刊論文在網上引起熱議,論文名為《一項涵蓋5大洲18個國家的前瞻性隊列研究:關于膳食中脂肪和糖(碳水)的攝入,與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的關系》。此論文闡述了一個觀點:即攝入更多碳水的人總死亡率會高一些。
不少人看了這篇論文后,都選擇減少日常主食的攝入,這樣到底是否科學呢?
對此,中國營養界專家范志紅在分析后給表示,該研究本身存在一些問題:
1、該研究的主要研究對象是低收入的體力勞動者。
即低收入,除糧食外其他飲食少且營養不良的中高體力勞動者,因此研究結果并不適用于所有人。
2、該研究的數據有偏差,大多數國人碳水化合物吃得并不多。
研究中指出中國受訪者飲食中碳水、蛋白質和脂肪的比例為67%,17.7%,15.3%,其中碳水最多且死亡高組碳水比例高達77.2%。
2015年《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》中指出,我國居民2012年飲食三大營養素的比例是55%,12.1%,32.9%。大多數國人碳水比例在60%,根本達不到的77.2%。數據差異太大,論文的調查結果顯然不能反映大多數中國人飲食狀況。
而另外一項發表在《柳葉刀?公共衛生》的歷時25年的研究卻發現,長期低碳水飲食反而會縮短4年預期壽命。
所以,建議大家不要盲目減少日常主食的攝入。
二、中國人吃的白米飯,其實是“最差的主食”?
米飯可以說是中國人最常見的主食了,但是近些年關于米飯的爭議卻越來越多——米飯升糖指數快,容易長胖,營養不夠,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……于是,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放棄米飯。米飯,真的有那么差嗎?
其實米飯之所以有“最差主食”的稱號,是因為太精細了。
有研究發現,吃太多米飯等精細化谷物的人,罹患高脂血癥、糖尿病和肥胖等代謝疾病的幾率會高一些。這是因為精細化谷物在加工時,大量營養素會損失,像膳食纖維、維B等能抑制血脂血糖吸收的物質會被破壞,導致吃完主食后血糖會快速升高。
但除此之外,米飯還是有其特有的營養價值的,這里需要為米飯正名。
①米飯中的氨基酸組成較完全,同時含有銅、鉀、鋅、鈣等礦物質,少量的核黃素、尼克酸等,營養價值不算低。
②米飯有70%為碳水,消化快且容易被吸收,能幫助人體補充能量。
③大米中的谷維素可以幫助抑制黑色素,對于改善肌膚狀況并防止肌膚干燥有好處。
④中醫角度認為大米性平味甘,主歸脾經胃經,具有健脾和胃、補中益氣、止瀉、消煩渴等好處。
當然,也有人認為米飯淀粉與糖含量高,長期吃會導致糖尿病,這其實是誤解。
大米精細加工后更容易消化,餐后血糖的確會快速升高。但對于健康人來說,自身調節能力強,血糖快速升高也不會影響健康。
而且,糖尿病作為全身性代謝性疾病,是胰島素抵抗、胰島素分泌缺陷造成的,會受到飲食、遺傳、環境等多方面的影響,并不是長期吃米飯就會得糖尿病。
大家在生活中可以吃米飯,但要注意適量,畢竟吃多了會造成肥胖,這才會增加糖尿病出現的可能性。
三、主食怎么吃,最有利于長壽?聽聽專家怎么說
生活中有很多人因為擔心主食會引起肥胖,從而限制主食的攝入,但你可能不知道,主食吃多或吃少都關于壽命!那么到底怎么吃,才有利于長壽呢?醫學博士、福建醫科大學副教授王文祥表示,食用主食時要注意三點。
1、控制好每天攝入量
成年人每日主食量在250g-400g,建議全谷類與雜豆類要占到50g-150g,薯類則50g-100g。而每日所需碳水能量占比50%-65%,那成人每餐需1-1.5碗米飯或1-2個饅頭。
注意,建議最好定期檢測體重的變化,并以體重變化適當調整每日飲食攝入量。
2、改善主食烹調方式
雜糧和全谷物因膳食含量高而口感稍差,不妨通過變更烹調方式來改善這一情況,比如用豆漿機將雜糧做成米糊,或用高壓鍋烹飪,都可以改善口感并提高吸收消化率。
3、多種主食搭配食用
光吃白米飯顯然營養不夠,不妨在米飯中添加豆類、全谷物和薯類,一般這些占比1/3即可,像豆飯、八寶粥都是不錯的選擇。
均衡健康的飲食應當包含碳水、蛋白質、脂肪等,而像主食這種碳水豐富的食物,也是我們獲得能量的基礎。
而從營養全面的角度出發的發,也可以在白米飯的基礎上做出花樣,比如添加谷物豆類等,兩者達成互補,吃得就更健康了。